王府井书店(别名:王府井图书大厦),是位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18号的书店。
王府井书店建于1949年2月10日。1950年,书店购置了王府井大街14号一栋四层楼房。1970年4月,王府井书店第二次扩建后的图书大楼正式营业。2000年9月26日,王府井书店完成重建。2006年,王府井书店实现销售1.8亿元。王府井书店的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八层,一层至五层经营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二十余万种,并备有期刊、杂志、文化用品、电子产品供读者选购,日接待读者数万人次。
王府井书店曾连续多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2月10日,北京市新华书店总店王府井书店始建。1950年,新华书店购置王府井大街14号一栋四层楼房,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
1970年4月,王府井书店第二次扩建后的图书大楼正式营业。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营业面积3600平方米,成为亚洲最大的书城。
199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招商引资改造王府井大街,这一举措为王府井书店的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在1994年两会期间,数十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呼吁在改造王府井大街时要保留王府井书店。市政府领导明确表态:王府井书店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国家级书店,一定要建设成高档次、高水平、一流的现代化的书店。
2000年9月26日,王府井书店重建完成。2006年,王府井书店实现销售1.8亿元。
经营布局
王府井书店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营业面积近万平米,地下两层地上八层,一层至五层经营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二十余万种,并备有期刊、杂志、文化用品、电子产品供读者选购。
重要空间
王府井集团图书馆(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分馆),位于王府井书店4楼,是北京市首家开在书店里、365天不闭馆的公共文化阅读空间。
文化理念
社会活动
王府井书店的王府井书店每年举办近400场各类文化营销活动,每周举办品牌性公益活动“名师助学课堂”“人文奥运会英语情景训练课堂”“首都科学讲堂”“书生活——作家读者面对面”等。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王府井书店的王府井书店开办的奥林匹克文化活动“金街视窗”,被北京奥组委批准为奥林匹克文化活动常设窗口,连续举办了“奥运图书汇展”“奥运优秀图书77所学校‘漂流’阅读”“北京喜迎奥运”“奥运经典瞬间”“体育明星风采”等系列图片展,“人文太极”“老北京的声音”“《奥运赋》朗诵”等现场表演等,举办了由100位院士、科学家、教授加盟的“首都科学讲堂”和数十位著名画家莅临的“艺术中国”主题演讲。王府井书店为了使员工形象与奥运会要求相匹配,不断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并先后开展“传承品牌、从我做起,迎接2008”“品牌、特色、企业之魂”大讨论,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备战奥运、服务先行” 主题开展系列竞赛活动,为树窗口行业国际化服务形象,还在全店范围内积极开展“迎奥运英语口语200句”的培训工作。
位于王府井书店的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和王府井图书馆突破了传统借阅的局限,创新性地将图书采购权交给读者,联合推出了“你读书我买单”活动,将图书馆新书的采购权交给读者,真正实现了图书借阅的“私人定制”。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2006年,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的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先生专程到王府井书店的王府井书店参观并购书。
2025年暑期,北京迎来客流高峰,北京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出“京彩夏日”暑期文旅系列活动,包括150余场夏日主题活动、6200余场精品演出、3800余场惠民文化体验活动,有不少游客到王府井书店的王府井书店选购和阅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