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经期
编辑:浩

经期(menstrual period),指经血来潮的持续时间。正常者应为3-7天,多数人为4-5天。若平时月经很正常,也无其他明显的特殊诱因,突然出现经期缩短至1-2天或延长,应考虑是否有子宫异常出血,也就是常说的月经紊乱。

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产生的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部分女性会出现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子宫收缩痛,并可出现腹泻胃肠神经官能症症状,少数人有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与经期相关的疾病有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经痛等。经期要注意做好私密处清洁卫生工作,选择合适的卫生用品,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生冷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经期不适,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等。

相关概念

经期

经期是指经血来潮的持续时间。正常者应为3-7天,多数人为4-5天。若平时月经很正常,也无其他明显的特殊诱因,突然出现经期缩短至1-2天或延长,应考虑是否有子宫异常出血,也就是常说的月经紊乱。

月经

月经是女性子宫内膜随体内激素周期性的变化发生周期性的脱落并伴随出血由阴道排出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卵巢周期性排卵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现。规律的月经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但可能早在11岁或迟至15岁。15岁以后月经仍未来潮应当引起临床重视,排查原因。

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是指女性从来月经第一天开始到下一次来月经第一天之间的时间间隔。月经周期的长短存在个体差异,正常的月经周期通常为21-35天,平均28天。每个女性的月经周期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能受工作、生活习惯、情绪等影响出现一定的波动(提前或推迟数天)。月经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

月经期

月经期就是指女性来月经的这段时间,它可以持续长达7天,多数人在3-6天左右。卵巢发生周期性变化是女性产生月经的根本原因,在脑垂体激素的调控下,卵巢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下降,子宫内膜供血小动脉发生肌肉痉挛收缩,然后破裂,子宫内膜缺血、坏死和脱落,于是就表现为月经来潮,这个时候女性的皮肤一般会变好。

卵泡期

月经期之后是卵泡期了,从经期结束后的第一天持续到排卵期,一般历时7到10天。在这个阶段,雌激素水平不断上升,卵泡也逐渐发育成熟,为身体排卵和受精卵做好准备。雌激素的增加帮助子宫内膜成长,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

排卵期

排卵是生理周期的第三阶段,发生在月经后12-18天。当卵泡期过去,子宫内膜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可以接受受精卵着床了,这是身体释放卵子进行受精的阶段,是尝试生孩子的理想时间。排卵期可能会持续1周,但是真正排卵的日子只是其中1日。也就是说,排卵期并不是指这一时间段都在排卵,而是说在这个时间段的某一天某一点,卵子随时都可能排出。排卵前的24小时,女性体内的黄体生成素会突然很高,24小时后将是排卵的时刻。 一般排卵的数量是1颗(女孩一个周期1颗VS男孩一次几亿)。排出1颗成熟卵子之后,其他空了的卵泡会立刻塌陷、出血并形成血体,最终被血液吸收,形成有分泌作用的黄体。

黄体期

排卵期之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就是黄体期了。黄体期一般历时10-14天,如果月经周期为28天,那么黄体期就是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在这个阶段的开始,身体释放雌激素和大量的黄体酮,孕激素也会比较多,能够使子宫内膜有丰富营养,进一步增厚,让身体准备受精卵,为妊娠提供稳定的场所。如果没有受精卵,那些激素水平会下降。子宫内膜便会崩解,月经周期随著月经来潮结束。黄体期也俗称排卵后安全期,在黄体期里同房,怀孕的几率是很小的,但也不排除怀孕的可能,在安全期也有怀孕的可能。

生理机制

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产生的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女性月经周期以月经来潮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到下次月经来为止。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变化,内膜进入增殖期。排卵后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孕激素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进入分泌期。如果没有怀孕,黄体逐渐萎缩,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这两种激素的支持而剥落、出血,即发生月经。此时又开始了下一个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除下丘脑、垂体和卵巢激素之间的相互调节外,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制素系统也参与对月经周期的调节。其他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胰腺与月经亦有关系。

临床表现

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一般月经期无特殊症状,但经期由于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有些妇女出现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子宫收缩痛,并可出现腹泻胃肠神经官能症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相关疾病

异常子宫出血

正常子宫出血指正常的月经,其周期、经期、经量、规律性均在相应年龄阶段的正常范围。正常月经意味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功能健全,包括周期性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基底层持续保留。月经表现为炎症事件,包括组织水肿和炎细胞浸润,包含血管、免疫、内分泌的复杂作用。凡不符合上述标准的育龄期、非妊娠相关的子宫出血均属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

异常子宫出血涵盖的范围较大,既包括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也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异常子宫出血不但发病率高,而且影响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也可导致巨大的医疗花费。当出血量较多时,是妇科学常见的急症之一,美国每年因此急症住院人数可达40万。AUB病因多样,治疗药物和手术方法多种选择,有时候临床决策面临难题。子宫以外的下生殖道病理性的出血定义为生殖道异常出血(abnormal reproductivetract bleeding),不包括于AUB中。

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是指月经周期、月经持续时间、月经量三者之一超过正常范围的变化。子宫黏膜下肌瘤、人工流产术后、多囊卵巢综合症、服用避孕药、身体受凉、过度运动等,都是引起月经失调的危险因素。有时月经失调是人体对外界刺激因素做出的正常反应,有时是一种由内分泌失调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疾病。当然,如果女性有性生活又未采取确切的避孕措施,还需要考虑妊娠相关表现的可能。

痛经

痛经是指部分女性月经前后或期间下腹部疼痛,同时还伴有头痛、乏力、头昏、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腰部胀痛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手足冰冷、出冷汗、昏厥,严重影响女性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痛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

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一般与疾病无关。其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水平过高,导致子宫平滑肌剧烈收缩和血管肌肉痉挛,进而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引发疼痛。其典型表现为月经来潮前1~2天下腹绞痛,疼痛持续2~3天,呈阵发性,常伴有腰酸、恶心、腹泻等不适。

继发性痛经

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骨盆腔发炎、肿瘤等。其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长,向腰骶部、大腿内侧甚至肛门区域放射痛。

闭经

原发性闭经指有正常生长和第二性征(乳房、性毛)发育,15岁无月经来潮;或乳房发育2~5年后仍未有月经初潮。继发性闭经指曾有月经、以后月经停止,包括原来月经频率正常者停经3个月或原来月经稀发者停经6个月。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及时就诊,寻找病因,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 13岁仍无乳房发育。

2. 嗅觉异常。

3. 乳房发育正常,无月经来潮,但有周期性腹痛,需除外生殖道畸形。

4. 自幼发育差、身高异常[身高超过或低于同龄2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以上]、外生殖器性别模糊,需除外性发育异常。

5. 体重明显异常(体重超过或低于同龄2SD以上)。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卵巢 综合征,PCOS)是以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高雄激素血症或高雄激素症状(多毛、痤疮等)、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候群症,目前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雄激素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PCOS是继发性闭经最常见的原因,但月经稀发更为常见。

健康管理

经期卫生护理

做好私密处清洁卫生工作:月经期阴道对细菌抵抗能力下降,加上高温催化更容易出现感染,因此,经期保持私密处的清洁卫生尤其重要,建议条件许可情况下每次大小便后用洁净的清水清洗私密处,减少经血粘附所致的感染风险,或者每日早中晚各三次清洁私密处。不建议盆浴或坐浴,以淋浴为佳。

选择合适的卫生用品:经期使用卫生巾或卫生棉条是女性常见的选择。建议根据个人流量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产品,并且勤于更换,一般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一次,以保持私密处的干爽。使用卫生巾时,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产品。

饮食与生活习惯

经期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经期不适或影响身体的抵抗力。建议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以促进肠道健康,减少便秘的发生。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经期不适,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衣物穿着

经期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内裤,避免过紧的款式,以减少私密处的摩擦和潮湿。同时,内衣应勤换勤洗,保持干净卫生。在选择卫生巾时,可以考虑使用带有防侧漏设计的产品,以避免侧漏带来的尴尬和不适。

运动

生理期进行适量运动,可以减轻盆腔充血,从而起到缓解小腹下坠、疼痛等作用。而运动时腹部核心肌群的收缩和舒张可以促进女性体内经血的排出,从而降低不适感的持续时间。此外,体育活动还可以调节女性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某些有镇痛作用的激素释放,同样可以减轻女性生理期引起的全身性不适。

但还需要注意适当减少运动量、降低运动强度、缩短运动时间。一般在月经期间,女性身体的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肌肉力量会有所降低,神经调节的准确性及灵活性也有所下降,故运动强度不宜过高、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并且,月经初潮不久的女生,内分泌周期尚不稳定,运动量更要循序渐进、不宜过大。除避免剧烈的、大强度的跑跳动作,女性还应避免使腹内压升高的屏气和静力性动作,以免引起子宫位置改变或造成经血过多及子宫内膜异位等。

药物干预

调整月经的药物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它们是基于对子宫内膜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作用来达到目的,常用的药物有两类。

口服短效避孕药(COC)

代表药物:优思悦、优思明、保仕雅、妈富隆,达英-35等。

用法:从本次月经来潮的第5天开始服药,每日一片,连续服用一盒,停药后2-7天月经来潮,需提前2-3个月进行干预。

不良反应:短期使用较安全,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及代谢指标。

孕激素(天然孕激素和人工合成孕激素)

代表药物有黄体酮、地屈孕酮、醋酸甲羟孕酮等,用药途径有口服和肌注。推荐口服,从月经来潮的第14或15天开始服药(具体剂量遵医嘱为准),连续服用10-15天,停药后2-7天月经来潮。

方案1:提前至少10天口服孕激素(黄体酮或地屈孕酮),下次月经来潮前10天开始口服孕激素,直至考试结束。建议睡前口服,有助睡眠并且可减少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避免影响白天考试,停药后2-7天月经来潮。

方案2:肌注黄体酮如离下次来潮仅剩4-5天,此时口服药物推迟月经效果不切实,但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入血浓度比较稳定,吸收好,可以考虑使用。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为什么月经叫“大姨妈”,不叫“小姨夫”“大表姐”“二婶子”?.澎湃新闻.2025-07-29

异常子宫出血篇 | 什么样的“大姨妈”是和蔼可亲的?.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8

女生为什么会有月经?.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8

【科普宣教】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8

月经失调,到底是什么在作怪?女性朋友们看过来→.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9

痛经不是“忍忍就好”.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9

“大姨妈”来了,记得做好“经期护理”.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9

你的 “大姨妈” 合格吗?.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8

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8

临床指南 | 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9

当生理期碰上体育课,女生是该休息还是运动?专家是这么说的…….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9

科普|中高考遇上“大姨妈”别慌!北总妇产科教你科学调整经期.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9